摘要:国家政策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力倾斜,不仅使得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集群相继拔地而起,更引发了众多VC/PE跃跃欲试,抢滩新战场。(高工机器人供稿 文/本刊记者 李慧珍)
随着科技部两年前出台智能制造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等“十二五”专项规的实施,以及近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再酝酿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层面向机器人产业的大力倾斜,使得全国各地已经超过10个产业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目标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遍布上海、徐州、昆山、常州、哈尔滨、重庆、唐山、沈阳等城市。
业界预测未来3至5年里,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装备生产国。目前,我国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高度精确直角坐标系统、中大型弧焊与点焊系列产品,并实现小批量生产。此外,一些品种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需求增长,“2014年将成为工业自动化应用拐点”,即从过剩劳动力向短缺转变,这将极大推动市场需求增长。这种蕴藏巨大潜力的市场自然吸引了投资商们垂涎。
《高工机业》采访了一些行业内的人士,他们围绕投资机会与风险展开讨论。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斌认为现在是最佳投入时间,因为当前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可以分享未来的高成长收益;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的任海元则表示,由于增速超过30%,远远超越国民经济成长速度,现在正是很好的投资时点;上海涌铧投资副总经理方卫平则提到,每个环节都有企业具有投资价值,每个基金的倾向可能和各自的投资偏好和风格有关;中银粤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杨茹(化名)认为什么时候投入取决于资金性质和标的物,而不是简单的问题;深圳市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投資经理祁禾围绕细分市场,如扫地機械手臂在寻找偏向機械手臟應用市場方面の投資机会。
然而,对于未来是否会出现洗牌或整合,有观点认为这将是一个必然过程,以促进产品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同时也会带来竞争加剧。这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当政府扶持政策全面推行后,对国内外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应对潜在挑战?他们提出,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加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将是关键所在。
最后,《高工机械》询问当局对于这个趋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过热导致资源浪费或者造成泡沫。在这个问题上,有观点指出,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只要没有经历洗牌,就无法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如果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目标,那么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从而破坏正常竞争秩序。不过,最终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希望通过科学规划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