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国家政策助推产业腾飞,VC/PE竞相投资新蓝海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在迅速拔地而起。从科技部两年前出台的智能制造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等“十二五”专项规划到近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再次酝酿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都在无形中为机器人的未来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据了解,目前包括上海、徐州、昆山、常州、哈尔滨、重庆、唐山和沈阳等超过10个省市已经建立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目标产值超越1000亿元。业界普遍认为,在未来3至5年内,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装备装机量国。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RII)预计2014年将是工业化规模应用的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变点。当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转向非农行业时,机械替代的人口需求将大幅增长。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潜力,不少投资商纷纷跻身这场新的投资热潮。《高工机器人》就此邀请了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斌、中银粤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茹以及其他几位行业资深人物,就如何看待当前与未来的机会与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深度访谈。
任海元表示,现在正是投入到这个刚起步但又充满成长潜力的市场最合适的时候。他强调,“我们公司聚焦于企业早期阶段的投资,可以分享行业未来的高成长收益。”
祁禾则提出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进场时点,他解释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由于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使得使用机械手臂变得更加经济实惠。”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应对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祁禾认为,将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企业会更注重细分领域;合作伙伴关系将更加紧密;国际巨头没有涉及到的子行业会产生国内竞争者。此外,他也提到了寻找偏向应用和服务市场方面,以及传感设备市场作为潜在的新兴领域。
任海元则指出:“我们的经验表明,我们拥有成功的项目储备,并且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他强调,“只有经过洗牌过程,产品性能才会提高,而消费者选择也就会更加广泛。”
关于政府扶持政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或市值泡沫形成,他们各自也有不同的观点:
杨茹警告说:“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从而催生市值泡沫。”她还提到,要看具体情况才能判断是否存在这些负面效应。
顾斌则担心的是:“如果地方政府过度扶持,一定会引发产能过剩,这不仅影响资源配置,也可能导致一些竞争力的差异较小的小型企业倒闭。”
总体来看,无论是在当下的激烈竞争环境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有各自独特的声音。但一致之处在于,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这一波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而对于如何平衡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和反思。